发病原因:
1、所栽植树种对立地条件不适应而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
2、管理不当: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造成根系呼吸困难受阻,根部积水腐烂;
3、地下害虫危害或栽植伤口没处理好,传染病菌从伤口侵 入,使根系发病。
红中柱根腐病为真菌性病害。常见于露地栽培。该病喜酸性土壤,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草莓感病后全株枯萎,地上部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萎蔫至全株枯死。根的中柱呈红色和淡褐色是根腐病较明显的特征。由病株、土壤、水和农具传播。露地与大棚栽培的草莓在低温季节或低湿地里都易发生,因此在气候冷凉、土壤潮湿的条件下,此病成为草莓生产的毁灭性病害。
防治要点:选用抗病品种。不宜长期连作草莓。避免在地势低、湿度大的地块栽培。进行土壤消毒。新发展区不从重病区引种,发病个别病株要立即带土烧掉。防止灌水和农具传播。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增施农家肥,培育壮苗。
控制方案:
使用青枯立克150倍+大蒜油1000倍+**硅同时进行灌根(1遍)和喷雾(2-3遍)。病情严重时可同时复配其它化学药剂;重点喷一下茎基部位。
备注:新棚区发现死棵,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6行。老棚区因重茬严重,病原菌多,建议灌根2次。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主要表现为整株叶片发黄、枯萎。
草莓红中柱根腐病主要侵害根部,常见有急性萎蔫性和慢性萎缩型两种。急性萎蔫性多在春、夏两季发生,特别是久雨初晴后叶尖突然调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枯死。慢性萎缩型在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呈矮化萎缩状,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检视根部可见根系开始都由嫩根先端或中部开始变成褐色或黑色而腐烂,然后中柱变红褐腐朽,继而扩展至根茎,病株易拔起(图1)。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表现症状较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1--5厘米长红褐色梭型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根部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清洁果园,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土壤热力消毒,深翻土壤,灌足水,但是严禁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提高土壤墒情。
2.科学施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优质高产之根本,因此肥料应掌握“多施**肥、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搞好叶面肥”促使草莓健壮生长,同时应配合施入**生物菌肥地力旺配合小檗碱-青枯立克300倍加大蒜油灌根,从而激发草莓自身抗根腐病能力。
3、药剂防治,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定植前: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
在育苗时用青枯立克150-300倍+地力旺300-500倍+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
4、高垄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并在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坐果期使用青枯立克150-300倍+沃丰素600倍+**硅喷雾2-4次,间隔7-14天,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提高草莓循环坐果率,促进果实发育,协调营养平衡,防治草莓畸形发生,使草莓丰产优质。
发病规律
西红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孢菌,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以上,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患部组织或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流水传播,从伤口致病,病部上不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此病可由腐霉、镰刀菌、疫霉等多种病原侵染引起。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从根茎部或根部伤口侵入,通过雨水或灌溉水进行传播和蔓延。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积水、连作及棚内滴水漏水、植株根部受伤的田块发病严重。年度间春季多雨、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