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病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风、雨、嫁接等活动进行近距离传播,并通过苗木。接穗的运输进行远距离传播。病菌主要是侵染树体营养较差的枝蔓、叶片和花蕾,引起花腐叶枯,严重时地上部分全部枯死。一般是从枝干传染到新稍、叶片、再从叶片传染到枝干。干枯落叶及土壤不具传染性。发病期风有利于传染和蔓延,一般可使病菌分散100-300m。
水果溃疡病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只要是影响到树体健康的因素都会引发溃疡病。从多年来发病调查情况看,施肥偏氮、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及未经腐熟的生粪、使水果根系变色、根系衰弱,是水果溃疡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其发病病程为:
首先,应该是根部先表现出根系变色、根系衰弱。
其次,地上表现出溃疡病的症状。
再次,树体储藏营养的后效在促进枝条生长,普遍认为根系还好,在上面怎么施药都无济于事,关键是根部问题没有根除。
用中(草)药溃腐灵涂抹**核桃溃疡病效果案例
示范地址:山东省济南章丘市曹范镇
试验日期:2016年4月10日
使用人:薛延怀
防治对象:核桃溃疡病
使用产品:溃腐灵
背景说明:图片中示范树为核桃溃疡病,由于2015年冬天一次倒春寒导致今年核桃大面积出现溃疡病,周边区域的核桃溃疡病病势严重,用过很多药物喷雾、涂抹,都没有很好的效果。
使用方案及记录:2016年4月10日用《奥力克-溃腐灵》3倍稀释液涂抹其发病部位并适当扩大涂抹面积,涂抹之前用刀纵划核桃树发病部位,深达木质部利于药液吸收,10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两次。
效果图片:
1、周边没有用药的图片:(2016年6月11日)
2、用药之后照片:(2016年6月11日)
案例分析说明:
核桃溃疡病发生后期病部干瘪下陷,其上散生很多小黑点。受害树皮的韧皮部和内皮层腐烂坏死,呈褐色或黑褐色,腐烂部位有时可深达木质部。严重发病的树干,由于病斑密集联合,影响养分输送,导致整株死亡。危害核桃苗木、大树的干部和主枝,在皮部形成水渍状病斑,破裂后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为铁锈色,后病斑干缩,*纵裂一小缝,上生黑色小点。
中(草)药制剂具有传导性好的特性,刷干不仅可以通过中(草)药的传导性直接杀灭潜藏在树体中的病菌,还可以为树体补充营养、促进生根,中(草)药里面含有氨基酸、多糖、纤维素、中微量元素、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利用其良好的传导性直接供应于枝干进行抽梢、展叶,持续传输至生长点,促进生理生化反应长出新梢,中(草)药还可以通过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储备养分,从而达到扭转树势、营养复壮的效果。
生物防治
溃疡病多因树势老、弱、衰以及抗病能力差病菌易侵染而发,病菌随树液流动,加大危害程度。防治方案如下:
1、冬季把带病菌的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早春结合修剪除去病虫枝、病叶、徒长枝、下垂枝等,以减少传染病源。有条件的地方宜摘除夏梢。
2、施用完全腐熟的堆肥,消除堆肥中病原菌以及虫卵,提高土壤**质含量,可自行发酵堆肥。
3、使用微生物制剂及果园种草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有益微生物含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与水果根系环境,增强树势。
溃疡病菌对高温适应性差 ,在气温 5℃时开始繁殖,15-25℃是生长较适宜温度,在感病后 7d即可见明显病症 ,30℃时短时间也可繁殖,但经过39h即死亡,感染病菌叶片在5℃可以发病,15℃条件下病菌*扩大,在水果病株树体溢出液中该菌生长旺盛,28℃时病斑扩大不明显,30℃以上则不发病。病原菌具有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特点。病原菌可以在土壤中潜伏2年以上,在植株上病原菌主要在枝干的剪口等受伤部位发病或潜伏,当展叶时向新梢及叶片传染。发病组织不管是皮层、木质部,还是中心髓都可以潜伏病原菌,其中皮层部位的病菌繁殖较活跃,并较先开始进行活动。
溃疡病菌致病力较弱。因此,其发生必须首先要有伤口的出现,如冻伤、雹伤、擦伤、剪口伤、裂皮等,溃疡病病菌才能从伤口侵入发病。